|
|
訂閱社區雜志 |
“土十條”出臺 土壤修復產業有望加速崛起 |
(時間:2016-3-16 9:37:25) |
環保行業的發展有賴于政策層面的驅動。土壤修復這一環保子行業在政策方面繼續向業界傳遞出積極信號。土壤修復投資價值點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通過房地產帶動棕地修復、農業用地修復以及礦山危險品污染修復。在此背景下,多家涉足該領域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布局。 據3月16日報道,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十三五”期間《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的出臺,土壤污染防治戰役將正式揭幕,治理修復工作的推進速度以及開展的地域范圍將進一步加大,棕地修復、農業用地修復有望率先啟動,土壤修復市場空間約7869億元。 行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 “國家層面還沒有建立完備的土壤污染調查、風險評估、檢測技術和環境質量技術標準,污染修復治理后也缺乏長期監測和監管。整體而言缺乏系統性頂層設計是土壤修復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環境商會副秘書長馬輝這樣評價土壤修復領域的現狀。 目前土壤污染問題成為繼大氣污染、水污染之后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急需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環保部部長陳吉寧透露,今年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實施“大氣十條”和“水十條”明確的各項任務,并出臺實施“土十條”。 永清環保董事長劉正軍則表示,“大氣十條”、“水十條”兩個文件出臺后,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水十條”出臺后,流域治理、黑臭水體治理等重點工作明顯加快。“土十條”的編制經歷了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多部委的反復協商溝通,出臺時機已經成熟。“2011年約有20多家企業從事土壤修復業務,2014年這一數字上升到500家左右,到2015年則增長至900家以上。”環境修復研究院院長高勝達稱。 據了解,目前土壤修復行業競爭格局相對分散,行業整體發展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出現技術能力有顯著優勢的公司。“不過,行業內的主要項目簽約主要集中在幾家大公司手中,主要參與土壤修復的企業包括高能環境、永清環保、北京建工、博世科、東江環保、鐵漢生態等。”海通證券研究部環保行業研究員鄧勇表示。 “目前土壤修復產業產值尚不及環保產業總產值的1%,而這一指標在發達國家能夠達到30%以上。因此,國內土壤修復行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信建投李俊松說。 農業用地修復仍待挖掘 相比于城市棕地修復,企業對農業用地修復熱衷度不高。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近日表示,“土十條”文稿已成熟,報批后即可實施。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提出將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確立為重點,有望消除市場對農業用地修復盈利模式尚存不確定性的疑慮。 除盈利模式外,農業用地修復在資金、技術方面也面臨諸多問題。“土壤修復市場近年來不斷成長,但耕地領域項目落地仍然緩慢”,魏麗表示,“耕地修復實施起來較為復雜,目前國內企業基本處于試點階段。” 環境商會副秘書長馬輝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國內土壤污染超標比例達到18.1%,其中耕地土壤面積、草地土壤污染超標都超過10%以上。據介紹,國內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有1000萬公頃,占18億畝耕地的8%以上。近年來,國家對農田重金屬污染治理高度重視,并在湖南的長株潭地區率先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工作。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