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江蘇昆山:因地制宜出實招 垃圾分類顯實效 |
(時間:2023/2/28 10:06:59) |
昆山高新區亭林城市管理辦事處持續做好垃圾分類“必答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研究不同小區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
印象花園成功“脫灰”
擁有9320戶住戶、約2.5萬常住人口的印象花園小區,體量大、出租率高、人員流動性強,曾經被列為垃圾分類“灰榜小區”。亭林城市管理辦事處著眼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嚴格落實創新舉措對癥下藥,從源頭上提升小區垃圾分類質量,讓該小區成功“脫灰”。
拓寬宣傳覆蓋面,氛圍感“拉滿”。在小區主干道出入口、垃圾投放點位和樓棟進出口等顯著位置懸掛宣傳橫幅、設置提示標牌,在樓道公示欄內放置《垃圾分類投放指南》插頁,并通過電子大屏滾動播放宣傳視頻、小區內制作宣傳板、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冊等方式不斷加大宣傳的力度和廣度,讓垃圾分類理念走進群眾心中。同時,引導社區與物業工作人員逐戶上門,通過詳細介紹垃圾分類重要意義、提醒居民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簽訂垃圾分類承諾書等方式,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
建立組團巡查機制,一起來“找茬”。引導轄區紅馬甲志愿者和保潔員在非投放時間內開展巡查,及時對不按規定亂丟垃圾者進行勸阻,同時將這種不文明行為登記在《亂丟垃圾信息表》中。對于多次亂丟垃圾的,配合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相應處罰,進一步為居民群眾營造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同時,積極采用“倒逼”機制,利用監控設備抓拍不文明行為,并通過垃圾分類曝光臺、管家朋友圈、業主樓棟群等載體隨時曝光,讓不文明現象“無處可逃”。
景陽新村成功“保星”
2021年,蘇州市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星級小區名單出爐,其中就有亭林城市管理辦事處所轄景陽新村小區。在近兩年的時間里,從當初的“加星”至如今的“保星”,景陽新村是怎么做到的呢?
黨建引領,精準施策不松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等主題黨日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吸引先鋒黨員成為垃圾分類宣講員。同時,積極組建“文明先鋒”“樂益家園”等行動支部,挨家挨戶上門宣講“垃圾分類小知識”、發放《垃圾分類倡議書》,切實提高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知曉度,引導社區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以舊換新,踐行環保不動搖。主動“盤活”小區閑置資源,將景陽新村1號樓西側的老舊倉庫改建為“內外兼修”的智能型垃圾收集點。通過對垃圾進行稱重分析,及時獲得不同類型的垃圾占比、單位居民日生產垃圾量等數據,供相關單位分析研究。
柴王弄散住樓敢啃“硬骨頭”
散住樓被普遍認為是垃圾分類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亭林城市管理辦事處依托柴王弄改造這項民生工程,從根源上解決柴王弄散住樓垃圾分類難題。
聚散為整,散住不散。柴王弄24號、58號、72號散住樓共有居民78戶,建筑面積0.62萬平方米。辦事處以該散住樓及西側柴王弄9號樓所在小區改造為契機,將柴王弄散住樓與柴王弄9號樓所在小區打通。散住樓搖身一變成為居住小區,擁有專門的垃圾分類亭和專業的物業管理,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最終有了“硬件+軟件”雙保證。
硬核宣傳,軟性培育。辦事處結合“1121”工作模式,在改造小區開展“六點半‘垃’家!被顒,組織黨員、居民志愿者上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及新的垃圾分類亭所在位置;開展“垃圾分類 黨員先行”活動,鼓勵社區黨員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引導周邊鄰里精準分類投放垃圾,營造“一人帶一戶,一戶帶一片”的良好氛圍。后期,辦事處將通過增設垃圾分類宣傳板進行 “軟性培育”,進一步促進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
垃圾分類牽著民生、連著文明,關系“面子”和“里子”。昆山高新區亭林城市管理辦事處將持續推進垃圾分類這一系統工程,讓每個人成為踐行垃圾分類的“主角”。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