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四川成都采取“六大行動”治理噪聲 |
(時間:2021-7-14 10:54:39) |
“年內計劃完成全市范圍48套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設備和中心城區‘11+2’人口密集區域36套噪聲自動監測顯示屏的安裝,完善全市聲環境自動監測網絡。”近日,四川省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切實緩解噪聲污染,成都正在制訂相關攻堅方案。 據介紹,為積極應對噪聲污染,成都出臺了《成都市2021年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啟動了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六大行動”,從強化源頭管控、開展分類治理等六個方面制定了16條工作措施。 現狀:噪聲污染形勢嚴峻 ,社會生活噪聲投訴占62.8% 《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顯示,2020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省轄縣級市和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生態環境、公安、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合計受理環境噪聲投訴舉報約201.8萬件,其中,社會生活噪聲投訴舉報最多,占53.7%;建筑施工噪聲次之,占34.2%;工業噪聲占8.4%;交通運輸噪聲占3.7%。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各地花樣翻新的“制噪源”層出不窮。過去,工業噪聲是城市噪聲污染的主要來源;如今,樓盤晝夜施工、廣場舞喇叭、廣告音樂等都讓人頭痛不已。從成都市噪聲投訴情況看,也有相同的趨勢。 2021年一季度,成都市“12345”“110”和市信訪局共收到各類噪聲擾民投訴38016條,其中社會生活噪聲23896條(占62.8%)、建筑施工噪聲11738條(占30.8%)、交通噪聲2060條(占5.4%)、工業噪聲374條(占1.0%);晝間投訴15125條(占39.8%),夜間投訴21938條(占57.7%),晝夜投訴953條(占2.5%)。 “從2020年開始,我們每季度對成都市的聲環境現狀進行分析,并將《成都市噪聲現狀分析專報》函告各區(市)縣政府與市級相關部門,督促其針對噪聲投訴突出的區域、領域(路段)及點位開展專項整治,切實緩解群眾關心的噪聲投訴問題。”這名負責人表示,《行動方案》就是為全市工業企業噪聲監管提供相對統一的指導規范。 舉措:將安裝48套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設備 “與水、氣、土壤污染相比,噪聲污染因為不夠顯性,受重視程度偏低。”業內專家認為,“城市噪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短板’。” 噪聲污染畢竟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治理需盡快提速,成都等不少城市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 據了解,成都在全國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首個發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得到生態環境部的肯定并在全國范圍轉發推廣。 《方案》聚焦“有效緩解群眾關心的突出噪聲問題”,明確2020-2022年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目標和重點,在強化噪聲源頭管控力度的同時,還提出了各類噪聲污染防治、提升噪聲監管能力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等具體措施,將“蓉城降噪行動”納入“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等。 成都為百姓的“安靜生活”花了不少心思,2020年底還試點繪制了噪聲地圖,用于推動本地噪聲污染防治工作。 “下半年,我們將按照《行動方案》要求,完成全市范圍48套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設備和中心城區‘11+2’人口密集區域36套噪聲自動監測顯示屏的安裝,完善全市聲環境自動監測網絡,提高噪聲污染監測水平。”上述負責人透露。 同時,成都市將持續開展噪聲現狀分析和噪聲科學研究,借鑒北京、上海等城市噪聲管理和治理先進經驗,完善成都市噪聲管理制度,提升噪聲智慧監管能力,為政府決策和部門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此外,成都市還將開展噪聲強化攻堅行動,督促市級主管部門和屬地政府在投訴熱點、重點區域和領域開展專項整治和專項行動,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制訂管控方案,切實有效降低噪聲污染,減少噪聲投訴。
|
|
|
|
推薦圖片 |
 | 2021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發布 | 7月8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21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會上,“2021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發布,并對上榜企業授牌。
▲環境商會秘書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