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武漢高壓整治噪音:發現一次嚴罰一次最高罰10萬 |
(時間:2017-6-13 9:51:48) |
日前,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顯示,2016年相關部門共收到環境投訴119.0萬件,其中噪聲投訴52.2萬件,占環境投訴總量的43.9%。而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的交通噪聲、夜間聲環境達標率都不容樂觀。 武漢的噪聲污染情況如何?10日,長江日報記者從市城管委、市環保局等相關部門獲悉,從歷年監測數據可以判斷,武漢市道路交通噪聲為“較好”水平,區域噪聲為“一般”水平,與歷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同時,占噪聲投訴量達九成的夜間工地噪聲已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夜間噪聲擾民的現象得到有效控制。 2016年中心城區交通噪聲同比下降 10日,市環境監測中心有關專家介紹,目前,武漢市環保部門主要是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對工業企業噪聲進行前置強制性控制。根據《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如廣場舞音響聲、臨街店鋪喇叭聲等社會生活類噪聲,均由公安部門管理。在武漢市,涉及餐飲油煙噪聲等,則由城管部門管理。 按照國家《聲環境質量標準》,在道路交通兩側區域的聲環境功能區中,武漢市晝間噪音水平能夠達標。舉例來說,2016年武漢市中心城區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69.2分貝,比2015年下降0.4分貝,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為二級, 評價為“較好”。但在夜間,上述聲環境功能區噪音水平達標率較低。這一區域內,應避免規劃住宅區的建設。 在以商業金融、集市貿易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業、工業混雜,需要維護住宅安靜的聲環境功能區中,武漢市晝、夜噪聲水平普遍能夠達到一般到較好水平。 武漢市工地夜間施工噪聲投訴占九成,夏季最集中 2013年7月,武漢市修訂了《武漢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辦法》(下面簡稱《辦法》),將噪聲等行政處罰權劃歸到城管部門。主要針對夜間建筑施工噪聲污染和部分社會生活噪聲污染的違法行為進行行政執法。 據12319城管熱線統計數據顯示,上述噪聲投訴中,有關建筑工地夜間施工噪聲的投訴占九成。根據武漢的氣候條件,噪聲投訴高發期為市民開窗通風期,即每年3月-10月,其中夏季最集中,一日受理的市民投訴督辦件超過300起。 鑒于此,《辦法》還對噪聲管理進行詳細規定,針對營業性文化場所噪聲、工地噪聲等噪聲擾民行為,做了明確的管理和處罰規定。比如,“未經環境保護部門批準,施工工地在夜間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施工作業的,責令改正,可以并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罰款。” 加大執法,近三年投訴量每年遞減近萬件 10日市城管執法督察總隊中隊長林德秋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武漢市對夜間工地噪聲擾民的治理一直保持高壓態勢。一方面重處工地噪聲違法行為。對每月重點案件和投訴3次以上的案件,督辦各區加大執法力度,并按照3萬元-10萬元的最高處罰辦法依法執行。林德秋介紹,對屢犯屢不改的工地可以依法采取多次處罰措施,且發現一次嚴罰一次,上不封頂。嚴罰下治理成效明顯,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噪聲處罰金額為247萬元,而2016年全市噪音處罰金額下降為166萬元。 另一方面在噪聲高發期,開展夏季噪聲專項整治,各區夜間噪聲執法隊伍每日上路巡查。建立快速反應隊伍,要求各區接到噪聲擾民投訴30分鐘內到達現場處置。 今年,該項工作又納入16個區“大城管”綜合考核中,以引起各區高度重視及提高市民滿意率。林德秋介紹,其分值為2分,一般在全市“大城管”綜合考核中,僅0.1分之差,區與區之間月考成績排位會相差甚遠。 同時,對取得環保部門夜間施工許可、臨近小區的建筑工地也明確要求及時將夜間施工情況以公告的形式告知周邊市民,并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獲得市民理解。 據了解,自該《辦法》及相關措施實施后,在武漢市重點工程及房產項目逐年遞增的背景下,從2014年-2016年,夜間工地施工噪聲的投訴大量減少,從5萬多件降至3萬多件,且逐年以近萬件的幅度呈下降趨勢,夜間噪聲擾民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