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重慶市云陽縣積極開展“寧靜行動” |
(時間:2017-1-13 10:11:02) |
1月12日10時,近年來,云陽縣積極開展“寧靜行動”,旨在持續改善城市聲環境狀況,針對城市噪聲隨機分散且擾民、量多面廣且群眾特別關注,但治理和控制都較難的特點,通過不斷加強城市管理、城區路面“白改黑”、工業企業噪聲限期治理、建筑工地和文化娛樂場所噪聲監管等措施降低噪聲程度,切實緩解城市活動帶來的噪聲影響與群眾期望更加寧靜舒適、提高生活質量之間的矛盾。 連日來,記者走訪縣城內各大工業園區、居民小區、文化娛樂場所等地,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安靜、舒適的城市環境。監測表明,云陽縣功能區域環境噪聲晝間57.8分貝,夜間48.7分貝,交通干線噪聲63.7分貝,均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噪聲達標區面積12.56平方公里。(縣環保監測站監測表明,碧水藍天小區晝間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4.2分貝,夜間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44.1分貝,達到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2008)中I類標準,居民對小區聲環境狀況滿意率為99%。) 打造小區宜居環境 “小區不但要建得好,還要管理得好,居住在這里的市民才會感到舒心。”12月15日,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開展城市噪聲治理就是為市民打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目前,云陽縣成功創建8個市級安靜居住小區,位于青龍街道濱江東路的碧水藍天小區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每天按時睡覺、早上自然睡醒,沒有噪聲打擾,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近年來,對于“寧靜行動”帶來的福祉,居民向先生有切身體會。 “以前有些業主為了趕裝修工期,會要求工人加班加點,讓人根本睡不踏實。”采訪中,記者來到碧水藍天小區,居民李明菊告訴記者,噪聲擾民的事情已成了過去史,近年來,通過相關部門的整治和小區共同維護,居住的環境越變越好,小區房屋的裝修聲、公共娛樂活動、交通噪聲等都得到有效控制。 “早上一起床,拉開窗簾就能聞到花香味道,白天的小區,只聽得見鳥鳴,晚上在家不關窗也能聽清電視的聲音了。”李明菊滿意地說。 企業噪聲整治有實效 12月15日,記者來到盤龍街道永興村三組的重慶宏霖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走在車間的道路上,看到溫和的陽光撒在一片片樹葉上,是如此的明亮,樹葉伴隨著微風輕輕搖曳,恰到好處,與安靜的環境融為一體,偶爾一兩聲狗吠,則為安靜的場地增添了一絲生機和活力。 重慶宏霖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最初,企業主要經營屠宰雞鴨、牛羊等業務,以深加工為主,擁有3套大型冷卻塔,設有3個共600平方米的凍庫,其生產模式采用流水線操作。“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到凌晨三、四點鐘時,就會聽到很大的噪音,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半個月。家里有小孩要上學,睡眠不好影響學習。”永興村村民向女士反映。之后,她將此情況向縣環保局進行投訴。 縣環保局接到投訴后,立即組織縣環境監察、監測人員開展監測、調查、處理。經核實,該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噪聲存在超標排放現象,廠界東北側晝間噪聲值為64分貝,超過《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限制晝間4分貝,影響了周圍居民生活。 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按縣環保局整改要求,公司成立環保整改小組,立即制定詳細方案,限期整改噪音污染,將緊鄰居民的3號凍庫調整為物資倉庫,對1、2號冷庫的6臺壓縮機底部增設加厚膠皮,同時加裝角鐵底座,壓縮機主機與底座相連處加裝彈簧等。經縣環境監測站監測,其分貝值達57.6,其執行標準值是60分貝,遠遠低于標準分貝。 此外,該公司為了給周邊居民帶來安靜的環境,在半年時間內,淘汰了高分貝的設施設備,并從屠宰加工轉型為制作復合腌味醬、調味料、香辛料等調味品為主,至目前,年加工調味品規模達20000噸,相對于之前的產業,由虧轉盈,其直接經濟收入上億元。 “現在,根本聽不到工廠傳來的任何一點噪音,睡覺也沒有干擾了,如果沒有人說,根本不知道這附近有個加工廠。”村民向女士樂呵呵地說。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